【文化周刊】蕨菜天問

2024-10-20 16:56:39 閱讀量12958 字數(shù)1718


蕨菜天問


白庚勝(中國作協(xié))


少年時代,我對大自然、對社會、對人間充滿了種種疑問。這出于好奇、出于年幼無知,也由于求知欲太強、不知道的東西太多太多。所謂秉性難移,直到今天我仍然好問,可以說,我的許多知識是問出來的,而不只是學出來的。“學”與“問”加在一起,就構成了我的全部“學問”,它們在生活工作中勉強能用、大體夠用。

這大概是受了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所致,讓我得到了曾經休戚與共的自然物及其現(xiàn)象的啟發(fā)。比如,我的老家漫山遍野的蕨菜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布谷一叫、春雨一下,老家的蠶豆花、油菜花、金銀花、青刺果花、楸木花就先后開放。更重要的是,蕨菜于又一次冬眠后醒來,在雨中霧里探頭、抽身,頭卷成問號,腰彎得很曲。有的從“雜樹生花”中出頭,雖孤孤離離卻很快又高又壯;有的成片覆野,雖又矮又瘦但體圓皮紫,謙謙君子般挺立。它們仿佛在向天問、向地問,向青山問、向河流問,以探知它所陌生的一切的奧秘,以此不斷豐富自己、成熟自己。

大約過了清明節(jié),蕨菜把彎曲的腰伸直、把低垂的頭抬起,就像亭亭玉立的文竹,只是,它的葉蓋比文竹扁平,如翅如屏,欲凌空飛翔。而到了秋末,它的葉蓋就會變得黃燦燦。雖然涼風颯颯,但它依舊灑脫、不失本色,不畏“秋天漠漠向昏黑”,靜靜等待在新的一年里“春風吹又生”。



不過,這種蕨菜的葉蓋一旦打開后就會牛不吃、豬不拱,連人們漚秧田都寧用蒿草、卷舌草、楸樹葉而不用它。其原因是,它的干、葉越來越如鐵似銅,不僅不易腐爛,還容易劃破勞作者的手與腳。然而,  因它與火把果、雜菌一道,是幫助人們度過青黃不接時期的“歲寒三友”之一,從而,人們對它深懷敬意,不問貧富都喜歡在春夏之交采摘嫩蕨菜,一如“采采卷耳”。那些用右手無名指勾其腰、用拇指摁斷其身所發(fā)出的“咯嗒”聲,至今仍脆響在我的耳旁;那被晨露或雨水打濕雙手、雙腳、衣褲的快意,令我永生難忘。

一次次摘蕨菜歸來,我最得意的是自己又長大了,可以當半個勞力用,并幫母親讓全家嘗鮮、充饑,或者把它背到麗江古城賣,掙點買鹽、買茶的錢。

當初采蕨菜,有時是單人獨馬,有時是相約多人;有時“不盈傾筐”,有時滿載而歸。到家之后,我立即清洗尚新鮮的它,以見證和體驗母親加工、使用它的妙招:最常見的是把它煮熟后切碎、壓爛,和于麥面或包谷面中加鹽后做粑粑,或者把它放入洋芋、扁豆中燉爛了吃,或者和青菜一起做酸菜并放入一些辣椒、花椒;最多的是把它曬干后保存好,直到農忙或缺糧時再使用;偶爾也見將蕨菜去根搗碎,曬干后取出白淀粉做饃饃……

只是,母親始終沒有告訴我蕨菜絕不在祭神、拜祖時出現(xiàn)的小秘密。只有在后來研究納西族飲食文化時,我才從民俗傳承人那里詢問到,那是由于納西族飲食體系中的蕨菜類被歸入“粗食”“黑食”、與“細糧”“白糧”勢不兩立造成的。


這些年,超市中已能常年買到碧綠的鮮蕨菜或是泡蕨菜。我既悅然于現(xiàn)代大都市里的這一驚奇,也不免懷疑起它的原生性,便問妻子:“這是真蕨菜嗎?”妻子告訴我:“物以稀為貴,這可跟你當年拿它當飯吃不一樣。在北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南方的蕨菜,算你托改革開放的福了,還疑神疑鬼干什么?你知道嗎,它可是生物大爆發(fā)后繼藻類最先出現(xiàn)的植物,甚至出現(xiàn)過蕨類統(tǒng)治時期。它還有防癌的功效。”

聽罷,我又一次對蕨菜肅然起敬。但也隱憂起歷經數(shù)億年繁衍史、飽受了數(shù)不盡的天崩地裂與雷鳴電閃、風狂火烈、滄海桑田后,仍然“已是黃昏不自愁”、惟為人類熬膏火的蕨菜的命運來。因為,在不久前的一次探親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曾“采采卷耳”的那片蕨菜產地已成為電解鋁廠廢墟,而那座連綿不絕、盛產蕨菜的“塞塢巖”亦已被一座水泥廠每天炸采不止,讓蕨菜絕根滅種。

人啊人,在享盡蕨菜的無限恩典后,不僅不作任何回報,反而為攫取更大的利益正在無情無義地開始毀滅它。我只能把它的紫皮、卷頭、秀體,以及它對世界的好奇、風雨中的呢喃銘刻心中,并不禁發(fā)出屈原般的“天問”:玄黃兮,天恩何報?世間兮,人倫何在?人類兮,何其殘忍?蕨魂兮,歸去來!

啊,天將何答?地將何答?唯有家鄉(xiāng)的蕨菜與自己舌尖上的童年永留在心間!


圖片玉龍雪山風光由周侃攝。





編輯:白   浩

校對:錢   磊

二審:和繼賢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版權聲明:麗江網網頁所涉及的任何資料的版權均屬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和資料提供者所有。未經麗江市融媒體中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麗江網的上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