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村委會位于古城區(qū)七河鎮(zhèn)東面35公里處,距麗江市城區(qū)45公里,海拔高低差距大,山高坡陡、偏遠分散、交通不便是該村的自然特點。全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共有256戶,1078人,有納西、苗、彝、漢等民族,其中以納西族居多。2017年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68人,五保戶8人,低保戶10戶21人,殘疾人(持證)42人,是七河鎮(zhèn)扶貧攻堅的主要村莊之一。
克服重重困難、心系群眾冷暖
2017年12月在組織部門的安排下,24歲的李玉泉成了忠義村大學生村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然而首先使他面臨的是,忠義村除了村組分散、交通不便外,就連村委會所在地“忠義”不僅風大 ,冬季的傍晚還很漫長,每天一到下午3點多太陽就落山了。對此,他曾覺得不太習慣,但更使他為難的還數(shù)語言不通,除了漢話,其他的納西、苗族、彝族話他都聽不懂。面對現(xiàn)實他只好狠了狠心,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重新當起了“小學生”,跟著村干部慢慢地適應和熟悉村里的一切。
“村官不是官,但當好卻不簡單。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有來自上級的政策,最終都得經過村干部和工作隊員們認真貫徹執(zhí)行,才能成為群眾實實在在的致富希望。農村工作很具體、很瑣碎,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在農民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心系于民,才能服務于民”。這是李玉泉同志駐村工作以來的深切感受。到村任職后,由于忠義村村民居住分散,人口復雜,給開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他堅信,到貧困戶家中串多少次門,對貧困群眾就會增加多少感情;“腳下沾多少泥巴,心中就會有多少百姓”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在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在村委會、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李玉泉迅速進入角色,挨家挨戶的詳細了解農戶的基本情況,較快地熟悉了村情民俗,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村干部”。
心為群眾、想事為群眾辦
在村里走訪,遇到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困難戶,他都格外記在筆記本上,然后和村委會、工作隊共同商議,最終讓這些農戶得到一些實質性的幫助。譬如,忠義七組貧困戶楊德軍在2018年底檢查出重病,家中兩個孩子又在讀書,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后,李玉泉便根據(jù)相關政策,主動和村委會及工作隊進行商議后,將楊德軍戶納入2019年低保戶,減輕了該戶家庭負擔。
為加強自身建設,致力提高思想素質和理論水平,晚上常常成了李玉泉孜孜不倦學習的好機會,凡涉及國家“三農”的政策方針、法律法規(guī)和扶貧工作相關知識他都認真學習,一一牢記在心;此外,他還虛心向村干部、工作隊員學習和群眾打交道的工作方法,切實學習駐村工作隊民本為懷、扎實肯干的務實作風,并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對照檢查,查找差距,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從事農村工作的水平,促進駐村工作的扎實開展。
在日常工作中,他熱情接待每一位前來辦事或來訪的群眾,為讓群眾真正理解相關的扶貧政策,他常常不厭其煩的耐心講解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同時認真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項。針對部分群眾“眼紅”現(xiàn)象,做好教育疏導,引導群眾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努力消除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階段,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使所有工作都能夠順利開展。
李玉泉駐村已有一年多,除了到鎮(zhèn)里開會辦事外,幾乎天天吃住在村委會,至于家里更是一年半載也沒回過一次。他平時工作之余,還是村委會的義務保潔員和炊事員。如今,所有群眾都已熟識這位特殊的年輕人,見面都要熱情地稱呼他為“小李”。鄉(xiāng)親們對他的信任與支持,更增添了他在村里開展各項工作的信心與決心,同時也給他提供了無盡的工作動力。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如今,忠義村取得了產業(yè)發(fā)展和脫貧攻堅的新成果,2017年脫貧退出15戶64人,2018年脫貧退出2戶4人,至今沒有出現(xiàn)脫貧返貧戶,也無新增貧困戶,忠義村區(qū)級相對貧困戶也由2017年的9戶25人,減少到2018年的4戶8人。
李玉泉扎根山區(qū)農村,甘于寂寞,甘于奉獻,在所開展的各項工作中展現(xiàn)了新時代大學生村官的華麗風采。
(發(fā)稿編輯:通訊員:?蔣學圣)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